国企不再大幅注资或影响俱乐部财政规划
2024-12-27
12月27日讯 在奥斯卡离开之后,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媒体人姬宇阳以“告别金元时代”为题发文点评了未来的中超整体形势。姬宇阳认为,在国企接手俱乐部后,大手笔砸钱几乎不可能再发生,只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。
曾几何时,因金元时代的到来,中超吸引了大量英超球员加盟。但现在,中国足球似乎正式进入了后金元时代。民企已经无法继续投资,即使国企有能力烧钱,也可能因为政策或其他原因而选择不这样做。
民企的资金流向往往以盈利为导向,中国足球市场显然不具备盈利能力。因此,很多投资者看重的是一些潜在收益。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,许多俱乐部不得不割肉退出。足球不再是一剂万能药,南粤地区两位先后砸钱拿到中超冠军的老板张海和许老板,其结果似乎都走向了同一个终点。
国企方面也面临挑战,“聚焦主责主业”是政府对国企改革提出的要求,为足球提供支持是可以的,但大手笔投入越来越难实现。
职业体育中的高额合同并不罕见。例如,胡安-索托(Juan Soto)与纽约大都会队签订了一份为期15年、总额7.65亿美元的创纪录合同。这表明,在某些领域,俱乐部依然能够通过市场行为赚取丰厚回报。然而,中超俱乐部却很难在引进大牌球员后,通过类似的市场行为获得高额回报。
因此,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资必然将逐渐回归理性轨道,类似于日本和韩国大多数俱乐部的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