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艺详解俱乐部解散标准
2025-01-07
在中国足协公布的2025赛季准入名单中,沧州雄狮、广州队和湖南湘涛未被收录。随后,三支球队先后发文表示退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。针对这一现象,《转会市场》中国区管理员朱艺在其微博上解释了“解散”概念的相关细节。
朱艺的微博内容如下:
关于俱乐部“解散”的说法,究竟应该如何理解?
事实上,“解散”这个词往往被当作一种习惯性的、不够严谨的说法。企业的主体消失可以分为多个层面。最基本的是要区分“俱乐部”和“队”之间的关系。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俱乐部是一个企业实体,而队伍(如一线队、B队等)是属于这个企业的。一般来说,“解散”指的是“一线队解散”,即参与职业联赛的球队不再存在。由于未通过职业联赛准入标准,这些俱乐部无法在职业联赛中注册。因此,按照规定,所有的一线队球员都将获得自由身并进入转会市场。这时,由于一线队没有了职业球员,所有人都各奔东西了,这就是所谓的“解散”。
另一种说法是认为,当俱乐部作为实体不存在时才称作“解散”,也就是进行破产清算和工商注销后不再存在。然而,在中国大多数已经消失的俱乐部中,其工商主体仍然保留着。我个人认为,这种情况下应该称为“破产”或“注销”,而不是用“解散”这个词,因为实际上在破产清算之前,这个俱乐部通常早已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空壳。
因此你很少会看到俱乐部会在告别公告里使用“解散”一词。一般来说,他们会选择更加严谨的说法如“退出职业联赛”。当然,也不能排除这些俱乐部会转型为业余俱乐部的可能性。但总的来说,由于沉重的债务和闲置状态,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最终都会成为空壳。